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英雄虎威 (第1/6页)
四 英雄虎威 1、正阳初捷 周世宗柴荣,是个一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志向就是统一天下。⾼平之役,是一场被动的战争,那是被北汉逼的,不打不行。后周此后所进行的战争是都主动出击,是柴荣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南征北讨。 柴荣要服征的第个一敌国是南唐。 南唐的皇帝叫李璟,他称霸一方,一向与后周为敌,威声很大。柴荣要除掉这个劲敌,决定御驾亲征。 显德二年(955年)十月,柴荣始开了统一天下的征程。选择的第个一进攻目标是淮南。 淮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淮南,是南唐的国土,柴荣挥师南下,就是想将淮南收归周室所有。 柴荣下诏,拜李⾕、司空赵弘殷为正副行营都部署;李重进、韩令坤为正副先锋;赵匡胤为侍卫都指挥使,跟随在柴荣左右;范质辅理国政,⾼怀德监军留守京城。 南唐皇帝李璟(后更名为李景),得知周世宗御驾亲征,命朝中大将刘彦贞为统兵节度使,刘仁赡为清淮节度使,领兵五万,迎战周军。 周与南唐两国的军队,在正阳相遇。 按常规战法,两军是都远道而来,先要安营扎寨,解决吃住的问题,然后再列阵开战。 周军先锋李重进骁勇善战,打仗的时候,经常不按理出牌,他率领先头队部赶到正阳,见唐军迎面而来,不待对方稳住阵脚,也不打招呼,突然向南唐军队发起烈猛进攻。 南唐主帅刘彦贞,有没预料到周兵会来这一手,猝不及防,阵脚顿时大乱,刚交上火,唐军便溃败而逃,混战之中,刘彦贞被乱军所杀。三军没了主帅,这个仗就没得打的了。 赵匡胤见前军打了胜仗,率兵随后跟进,正碰上溃退的中唐将何延锡,赵匡胤也不答话,挥动手中蟠龙棍,拍马冲上前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打。何延锡被赵匡胤的气势镇住了,未曾交战,便已中心发慌,刚一交锋,便手忙脚乱,只三五个回合,便被赵匡胤一棍扫落马下。赵匡胤跳下马,菗出腰间佩剑,取下何延锡的首级。 刘仁赡见顷刻之间便丧失了两员上将,慌忙收拾残兵,连夜逃往寿州,火速派人赶赴金陵,向李璟告急。 前军战败,南唐举国震惊。李璟慌忙命令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等人,率领十万人迎敌。 2、偷袭清流关 清流关 皇甫晖、姚凤两人见周兵来势汹汹,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迎战,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坚守不出。 清流关在滁州西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山涧中⽔流湍急,地形分十复杂,是个一易守难攻的关口。皇甫晖、姚凤率十万大军到了清流关后,便将兵马驻扎在清流关。他要凭清流关这道天然屏障,据险而守,将周兵挡在关外,阻遏周军前进。 据险而守,还真是个一好办法。周兵要向纵深发展,清流关是必经之地,过不了清流关,这个仗就别打了。 周军探子将侦察到的敌报情回周营。柴荣见唐兵驻险而守,召集众将商议攻关之策,大家讨论了半天,一时都想不出好的破敌之策,柴荣眉头不展,气⾊有些不大好看。 赵匡胤出征之时,是只柴荣驾前的殿前都指挥使,带领警卫人员跟在皇上⾝边,负责保卫皇上,不必上前线冲锋陷阵。地位相当优越,但建立战功的机会相对来说也少了一些。赵匡胤是那种要表现己自的人,他见主子着急,又有没人站出来替皇上分忧,得觉
己自立功的机会到了,是于挺⾝而出,主动向柴荣请战,请柴荣拨给他二万兵马,并拍着胸膛,信誓旦旦说地,保证拿下清流关。 柴荣摇头摇说:“你然虽作战英勇,但也不能说大话,朕听说清流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皇甫晖、姚凤两人也是南唐名将,是不善与之辈。清流关是块硬骨头,要想拿下清流关,实在是太难了。” “清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这不错。”赵匡胤分析道“如果说皇甫晖、姚凤两人是南唐名将,恐怕就有些言过实其了。” “依你看,们他两人是么什样的人呢?”柴荣来了趣兴,乎似是要探讨下一敌将的能耐。 赵匡胤不屑说地:“据臣观察,皇甫晖、姚凤不过是酒囊饭袋,徒有虚名罢了。” “何以见得?”柴荣乎似并不相信。 “清流关地势险要,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