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七黄海海战 (第1/3页)
十七、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后,由于朝廷的鼓励,兴起一投民间办厂热嘲,到庚子年之前,共建成十几家民族纺织厂,由于1898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进口洋纱始开大量对华倾销。在外国资本的倾轧下,各纱厂盈利逐渐减少,到了庚子之后⽇益严重,一部分规模较小、经营不善的纱厂更是难为以继,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 其时,英美德等国在海上开办的纱厂也陷⼊困境,而⽇本资本却始开大举进军海上的纺织业。 林铄为迟滞⽇资进⼊,首先花了150万从麦边洋行手上抢购到了汇山码头和所属轮船公司及航线,随后又从俄华道胜洋行手上接手了裕晋纱厂、美商鸿源纱厂和兴泰纱厂的大部分股份,组成个一新的晋源纺织集,另外,张謇主持的大生纱厂由于效益较好,也兼并了苏州的苏仑纱厂,组成大生集团。 在林铄的支持下,这些纱厂得以继续经营,由于规模扩大,基本上能保持在微利状态。 由于⽇俄战争的爆发,⽇本输华棉纱处于停滞状态,加之输⽇棉花的停止,国內棉价大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和棉纱、棉布的价格暴涨,他所控制的两大纺织集团赢利大增,预计在1904年的全年收益将超过一百五十万两⽩银。 由于⽇本生丝出口受到影响,这年的生丝价格出现定一幅度的上扬,林铄控制的桑蚕养殖业每年的蚕茧产量经已能达到十二万担左右。由于不断进行改良,随着优质蚕种的推广,林义庄丝厂所产厂丝一直售价较⾼,这年的生丝出口竟然能获利六百万两以上。 机器厂生产的三轮车给了林铄个一惊喜,这种由自行车和⻩包车结合来起的东西一出现就以其省力、快捷的特点在各大城市成为共公交通的主力,大有完全取代东洋车的趋势,每辆售价⾼达120元的三轮车成为各地车行和有钱人家的抢手货。 每月一千多辆的销量在这个年代经已是个天文数字。 而每月五、六万元的利润更让机器厂总办王寿昌乐得合不拢嘴,要道知即使一台大型龙门铣床或是大型立式镗床也不过售价三千多元,机器厂每月光生产自行车和三轮车的利润经已⾜够买进三、四十台新式机床。 海上的华俄道胜行银三楼,黎承恩将一张纸条递到行银大班纳留克申手上,俄国人在上面迅速扫了一眼,然后抬起头道问:“消息确实吗?” 黎承恩道说:“从战争始开到在现,难道们我提供的报情出过么什差错吗?” “哦,不、不,是只事关重大,每次都要确认下一。”纳留克申笑道,伸出手来拍了拍黎承恩的肩膀“你⼲得不错,我想很快你就会晋升为华俄道胜行银
海上分行的总买办。” “谢谢!不过提供报情的人想⿇烦贵使将一句忠告转达给旅顺的舰队总司令,如果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无法顺利冲破⽇本人的拦截抵达海参崴的话,最好的果结是往南跑,那样然虽会被暂时解除武装,但总归是还能为帝国保存下一些战舰。”黎承恩继续道说。 纳留克申看了黎承恩下一“嗯,这份好意我会转达的!” 着看黎承恩离去,纳留克申又仔细将那纸条看了一遍,然后用火柴将它点着,着看手上的纸条化为灰烬,他呆呆地站了几分,之后起⾝从⾐架上取下外⾐穿好,又戴上礼帽,里手柱着文明棍离开洋行。 出门之后,他叫上一辆时兴的三轮车,坐好后用文明棍指着面前不远处对车夫用有些生硬的中文道说:“俄国领事馆!” 此时在旅顺要塞外围,⽇本海军正由黑井中佐指挥率领海军重炮队将四门从扶桑号上拆下的240毫米重炮运往靠近港口的山后,然后布置炮兵阵地。 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郞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