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工厂 (第1/2页)
十、工厂 自武昌起义之时,世道不靖,纷乱不断,林铄在江南所拥的有工厂、矿山也损失不小,汉阳铁厂在与北洋军作战时两座⾼炉都毁于炮火。算算离欧战开打已不⾜两年,得抓紧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话绝对没错,再不快点发展工业这发财的机会就赶不上了。 随着山西太原保晋钢铁厂即将开工,国內在正恢复和经已投产的钢铁企业已有四家:汉阳、芜湖、宣化和太原,始开兴建的钢铁厂有新余和包头两地。这些钢铁厂都和林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在林氏集团资本控制下的钢铁厂其资本结构又不尽相同:汉阳铁厂有三成的国有资本,两成的湖北绅商资本。芜湖钢铁厂约有三成的苏浙绅商资本,一成的本地绅商资本,一成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林铄送给袁世凯、端方、朱家宝等北洋官僚的股票)。宣化钢铁厂有三成的绅商资本,三成的官僚资本(持股人多为天津的买办和大商人,北洋zhèng fǔ大部分员官都持有其股票)。太原保晋公司持股人多为晋商,持有公司近六成的股份。林铄正是依靠着这些庞大的资本集团,维持着与国內各种势力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林铄提出的一揽子振兴实业计划与另个一时空新国中初期所制定的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些类似,不过其规模要小得多,不过在民国初年却⾜以引起极大的轰动。根据规划,这一揽子工业投资项目主要是以汉阳、芜湖、太原、宣化、新余和包头六大钢铁基地和海上、福州两大机械和造船业基地为基础,以一百一十七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为中心,以能源、原材料、钢铁、电力、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为主,围绕着这些项目而在国內建立一整套dú lì完整的现代化初步工业体系。 仅仅依靠昅引国內的投资则很难在短时期內完成规模如此庞大的基础工业建设,还好,在现西方列強倍受经济危机的困扰,都在急于输出资本,开拓新的市场。 如果控制了这些工业项目,就等于控制了国中的经济命脉。 经过谈判,林铄以建设的中福建铁路、新余钢铁厂、三明钢铁厂、罗源码头和造船厂以及海门造船厂为抵押,首先与德华行银签订了总额为2。5亿马克(1亿2千300万银元)的商业借款合同,用于钢铁厂、码头、造船厂和附属的机械厂、发电厂的建设。 罗源造船厂始建于1908年,到民国初年,经已逐渐形成规模,这家造船厂和罗源码头在兴建时就曾与德国人有过借款合作。 限于马尾的自然条件,船厂的未来发展都受到很大限制,从长远来考虑,林铄将兴建船厂的目标锁定在了海边,福建海岸线曲折复杂,环绕出个一个优良的港湾,福建沿海以可说是世界上天然良港最多的海岸。 位于闽江口北不到50公里的罗源湾和再往北面的三都澳是都天然的深⽔良港。 三都澳封闭的⽔域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里,但各国势力在那里纠缠不清,都想呑下这块肥⾁,意大利人首先向清zhèng fǔ提出要強租三都澳,并以武力相威胁。幸好当时的海军统领叶祖珪在比较了两国的海军实力后,上书朝廷大清⽔师可与意国海军一战,意大利人才有没得逞,这也是大清海军唯一次一给大清国长面子的事情。 其后,德国人在強租胶州湾后,又要求清廷将三都澳租借给德国,由于⽇本人将福建看成它有势力范围,国美人也想租下三都澳作为海军基地,各方势力纠结,迫不得已,清zhèng fǔ只好在1898年宣布三都澳“对外开放” 林铄把扩建马尾造船厂的目光转向了罗源湾。 当年林铄在关于马尾船厂改归商办的折子里,把在罗源湾新辟港口,新建船厂的计划也包含了进去,在收到林铄送上门的银子后,把持朝政的庆亲王批复就四个字:“照准理办” 《罗源港港口及造船厂建设计划》是个庞大的工业和商业计划,总投资超过了4000万两⽩银,预计在五年內初步完成,这相当于大清国当时四分之一的年收⼊。 各国闻风而动,但林铄最终把合同都给了德国人,德国在华最大的机器和武器供应商礼和洋行与德华行银联手,原意为罗源港及造船厂提供8600万马克相当于2000万两⽩银的无担保商业款贷,此项合同又经过了德国zhèng fǔ的再担保。 始开林铄还怕清zhèng fǔ会出面⼲预己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