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文版自序 (第2/3页)
#8236;,不顾及各区內经济因素之公平而自由的交换,大致得益于研究明代财政与税收之心得。 1972年我去英国剑桥襄助李约瑟博士关于《国中科学技术史》当中一段的研究工作,有机会和这位“魁梧长者”接近。有人批评他古怪孤僻,在某些情形之下也确是如此。他的书籍与笔记就摆在学院里四五处不同的地方,分类的方法也全在他己自脑內,如果要寻觅某种资料,他不待完说就走,学院的中草地向来就噤人通行,他在此时常用做院长之特权,不顾噤忌,以最直线的途径大步跨线而去,使我紧随在后也只好跟着犯规。 我和他讨论辩论多次之后,发觉他治学的方法,也以综合为主,尤以他我和说及:“在我看来,欧洲的宗教改⾰,文艺复兴,成立民族家国,进行资本主义是一成套的行动,一有都有。”那么就有一种归纳重于分析的趋向了。他又我和说起:“即算阴阳五行,大家都认为是假科学。们我不要不加审问,劈头就说它错了。们我先要检阅此中逻辑,如果是错,们我也要追究错在么什地方。我和李公相处一年,后以又在1974、1975和1978年重去剑桥。我受他启发的力量非一言可尽,事后想来,我写《资本主义与廿一世纪》采用一种综合的幅面,不随着别人去走牛角尖,其设计已肇始于1970年代与李博士在剑河河畔闲步纵论古今时。 迄至70年代的后期,我已将己自在课堂上的讲稿逐节修正,一步一步接近于现有布局。国中通史的原始资料不能脫离《二十四史》。可是这丛书篇幅浩繁。以京北
华中书局所出标点本言之,虽醒目易读,也有77600余页,即个一学者不务他事专心每⽇读50页,也要四五年,井且当中多很天文地理孝子节妇的记录与今人甚少关系。《资治通鉴》也用《二十四史》作蓝本,是只将分列在本纪、列传、志各处的节目再加以不见于上篇幅之资料剪裁连缀成书,其弊也仍是过于支持传统社会的价值。《资治通鉴》英译为ComprehensiveMirrorforAidInGovernment,再直译回来即是:“用以资助于行政的一面完全的镜子”这当然不放弃传统道德的立场,而司马光本人就卷⼊了王安石改⾰的中游涡,他的观念免不了个一历史“应当如是”演进的偏见,而不及于们我亟欲道知“何以如是”展开的因果关系。 我经已迭次在各处发表,我写的历史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是不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这井是不
道说德不重要,而是新社会的道德要靠社会的结构而决定其內涵,如不
去过农业社会里人与人之关系为单元,所有道德观念及其尺度以可亘世纪而不变,放大眼光说来,这也是说司马光等的道德观念有等于欧洲文艺复兴前之标准,尚未进人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之境界。 作此书时我当然引用《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等基本资料,也仍借重去过写国中通史诸大师如钱穆,邓之诚、周⾕城各先生的见解,更参考西方的次级资料。但在多少情形下仍不免挂一漏万。我自已了解现代国中的基点仍在晚明。1960年间我曾在教书之余读过《明实录》一遍。全书133册费时二年半,至今受益。至于本书特出之处则来自《二十四史》內之《食货志》。二十四史內有食货志12篇。然虽內中繁简不同,作者的见解尤不能与今人相较,但其中6篇巳有西方及⽇本学者详细译注,构成了今⽇治经济史者最好的线索。迄今我最大的困难仍是无法提供一种既适切而又不浮夸“参考书目”如果要广泛的张罗则虽四书五经西洋经典著作都应列⼊(文中即已提及《易经》三次,《孟子》九次),如要简短则虽费正清与李约瑟的基本著作也应舍弃不提。总之,既为一种大历史,又因综合归纳而成,则自作者束发受教以来所诵习之文件均有影响,旁及于文理哲学报纸杂志。 1980年我脫离教职,自此花了一段时间整理撰写修订此书之英文本。当中若⼲资料不易庒缩,曾使我一度踌躇,有如北魏亘北齐、北周至隋唐之“均田令”也前后不同“五胡十六国’之种姓也极混乱,即南宋与金之和战亦是前后反复,我在稿中只介绍此为一种观念或一种现象,为因我己自曾经整理明末财政,道知
多很技术上之变数在长期历史上之衍进无决定性之影响,不愿以之烦劳的我读者。反之则袁绍一家⽗祖经历、⻩巢行军路线,因其情形特殊,引起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好奇心,其琐屑之处也代表一种罕的有现象,则又据实写出。此中差异乃是本书注重想像,不注重机械式的记忆。有了样这的剪裁,我才能腾出篇幅介绍敦煌龙门石窟的外观与內景,又在记南宋之一章得有幽闲叙至西湖景⾊并及“⽩蛇传” 我认为近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