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香车行 (第1/3页)
第107章 香车行 杨逸一行到达上京,才得知辽主耶律洪基并不在上京城,而是在距离上京几百里的藕丝淀。杨逸暗叹一声命苦,只得继续跋涉前往藕丝淀。 藕丝淀是辽国的冬季捺钵地,位于永州东三十里。捺钵一词是契丹语,意为行帐、行在所。 辽国把全部国土分为五道,各置一京;但事实上,辽国的政治、军事中心自始至终不在哪个京,而是在四季捺钵地。 自建国以来,辽国从未有一位皇帝是死在上京城,就是为因辽国的捺钵制度造成的。辽国皇帝有一支直属军队幹鲁朵,即宮卫军。这支宮卫军是由契丹本部的贵族组成,皇帝带着们他舂趋⽔、夏纳凉、秋猎于山,冬违寒,四季游牧渔猎,比武、竞射,或者你说们他是游山玩⽔也行。 反正们他就是随着季节变化,不停的从个一捺钵地向另个一捺钵地迁徙。而辽国的政治中心、央中决策机构也随着皇帝不断游弋。 如果说中原王朝是‘城国统治’的话,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执行的就是‘行国统治’,辽国皇帝这种四季迁徙游猎看似是在玩耍,事实上有着它深层次的意义,皇帝的‘捺钵’所到之处,方圆千里的员官都要来觐见、汇报地方治理情况、进献宝物。 就算是进献宝物,其本意也不是只供皇帝赏玩,它同样有着更深的含义,象女真部需要进献是的海冬青,这鸟难猎,看不我累死你?看你有还精力造反不? 这种捺钵制度,既能让皇帝对己自的国情更了解,时同随行的宮卫军又是辽国最精锐的军队,们他所到之处,对四方的少数民族也起到个一震慑的作用。 随大宋使团一同前往藕丝淀的,有还越国公主和西夏使团,一听说西夏使者是梁定山,杨逸悔得肠子都青了,么怎就忘了把都亭西驿的花二郞给带来呢?要不然这该多有意思啊! 刚出上京城,就见莫桑过来相请道:“杨学士,越国公主请您过车一谈!” 一谈?己自是来解决两国纷争的,和辽国公主有么什好谈的?杨逸刚想找借口拒绝,却现发梁定山掀起车帘,在那边探头探脑,对越国公主相请杨逸一事乎似很在意。 杨逸立即改变主意,我就去,我气死你! 越国公主的车子常非宽大豪华,由六匹骏马拉着,佛仿一座移动的宮殿,车门刚打开,一股暖融融的气流扑面而来,有还一缕幽幽的香味儿飘散出来,杨逸在车门边长⾝一揖道:“外臣杨逸拜见越国公主!” “绿蚁新醅酒,泥红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绝句被越国公主以柔婉的音声尾尾诵来,别有一翻韵味,倒让杨逸听得微微怔神。 “公主说笑了,外臣耝鄙之人,同案共饮恐怕辱没了公主!” “杨学士才名満天下,允文允武,一首雁丘词让多少痴情儿女感慨万端,何故在本公主面前倒装起俗人来了,难不成杨学士真不屑与本公主共饮一杯?” 车厢里铺着⽑茸茸的雪狐⽪,装饰得美轮美奂,越国公主坐在內里,看上去二十七八岁,体态修长丰満,的她⺟后萧观音据说是契丹第一才女兼第一美女,大概是良好的基因遗传,越国公主五官分十精致丽美,一双明眸⽔润⽔润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